翻译学

发布者:实习测试发布时间:2019-03-16浏览次数:339

翻译学

  

翻译学概论(上)


翻译学概论(下)

  

一般性翻译A-B

本课程为汉译外笔译技能训练与实践课程。主要以汉译日理论与实践为基础,以汉语多种专题文本为翻译实践材料,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译日能力。不仅使学生充分掌握汉译日的多种策略,而且使学生的译前准备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得到提升。

  

授课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实践为主,包括翻译实践(个人与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译文评析与修改等。

  

期末考试50%;平时作业50%

  

一般性翻译B-A

本课程主要教授翻译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以及译文校对、审核、格式处理等技巧。课程通过大量翻译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技能。学生须学会译前准备,并有能力完成一般性旅游、外交、经济、技术等题材的英汉翻译任务,译文须准确,通畅,易懂,符合文本类型特征。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与学生小组讨论、实践与汇报等。

  

口译

本课程为口译技能训练与实践课程,目的在于强化学生汉外两种语言的基本功,通过译前、译中和译后,学会迅速扩充并掌握相关主题知识,同时围绕课程主题内容扩充百科知识,并通过高强度训练充分掌握口译相关技能,提高跨文化交际和翻译能力。

本课程为翻译硕士(法语口译)一年级必修课,主要内容为:交替传译入门技能,包括:听信息、迅速分析整合讲话结构、译前准备、交传笔记、口译职业认知、职业伦理、译员形象建立。

课程进度:

1周:热身

2-4周 无笔记训练

5-10周 笔记分节训练

11-13周 笔记综合训练

15-18周 表达训练

  

授课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包括主题选择、扮演演讲人、材料搜集与选择等手段,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同时参与口译质量点评,通过点评巩固相关技能。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教学大纲和安排指导学生参与课堂和课外口译实践活动,通过点评讲解相关理论和原则,引导学生逐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并能积极地运用到口译实践中。

  

考试办法及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开卷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考试在数字教室进行,讲话内容为5-8分钟、语速为140-160字左右,一周前告知主题,学生做必要的译前准备。

  

翻译研究方法

  

学术论文写作

  

高级外语读写

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口译原则、方法并培养其翻译能力

  

内容与进度:

口译原则、口译员素质:2

口译涉及的领域和交际场合:1

口译理解与语言理解的差别:3

口译笔记对口译的影响和作用:4

口译表达与语言表述能力:4

综合训练+模拟:3

考试:1

  

  

学生自学(阅读、训练)+课堂讲述+训练+教师点评

自省+互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

模拟(团队合作)

实战

  

  

平时成绩:占40%,主要以小组作业和个人训练形式完成

期末考试:现场翻译,占60%(请相关语种教师配合打分)

  

口译方法论

授课目标:使学生了解笔译作为实践与语言服务行业中笔译作为职业的内涵与现状,了解并掌握二者的基本方法论与技能。

  

授课内容:在理解传统笔译/翻译理论的基础上,着重讲述、讨论当今的笔译实践的步骤与方法以及作为职业的笔译的内容与方法。

  

授课进度:

  

周次知识模块知识点

1 笔译入门 笔译的定义;广义与侠义的笔译;

2 传统译论得与失 50年代以来译论流派的更迭、译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34 当今笔译的概念与内涵 专业笔译理念;语言服务行业视角下的笔译;笔译者的能力与素养

5-8 作为实践的笔译 作为实践的笔译流程、方法与工具

9 理解语言服务行业与广义的笔译 当今语言服务行业行业的内涵、特征、需求与发展趋势;笔译职业的延伸(视频翻译、本地化等)

10-13 作为职业的笔译 笔译职业的职业道德、方法、流程与工具

1415 笔译质量评估 笔译质量评估的标准、方法

1617 笔译项目管理 翻译项目的组成、类型及特点、五大阶段与三大核心要素

18 笔译职业规划 笔译者的能力发展与职业发展方法与路线

  

笔译方法论

  

外汉对比与翻译

本课程通过英汉文学名篇的翻译实践,提高学生对英汉两种文学语言及语篇组织方式的认识,使之进一步提高英汉翻译技能。翻译材料主要取材于中英散文与小说,主要涉及人物刻画,人物语言,景物描写等翻译过程中的各种理解与再表达的问题。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翻译实践、小组课堂讨论、教师讲评,以及基于翻译日记的自我评估。

  

文学翻译

教授学生基本的认知心理学知识和实验方法,引导学生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口、笔译译员的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认知与翻译

本课程是翻译技术入门课,强调翻译技术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了解信息化时代翻译技术应用流程和环节,掌握信息化时代获取专业翻译知识的有效途径和工具,掌握主流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以解决翻译实践中相关的技术问题。

  

计算机辅助翻译

本课程为汉译外笔译技能训练与实践课程。主要以汉译英理论与实践为基础,以中国文化专题文本为语料,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外译重要性的认识,并强化其汉译英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掌握汉译英的多种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通过翻译实践,进一步提高和掌握职业翻译所需的译前准备、翻译项目流程与管理、翻译技术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实践为主,包括翻译实践(个人与小组合作)、翻译项目、课堂讨论、译文评析与修改等。

学期论文40%,平时作业60%

  

中国文化外译

  

研究设计与统计

此课程旨在较为系统地介绍术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及其在口笔译实践中的应用。课程将以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等不同领域的不同主题为依托,指导学生按照术语学方法展开译前准备、术语积累和研究。

  

术语

本课程通过外事活动介绍以及与之相关的口、笔译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对外事活动的了解,进一步熟悉掌握外事活动所需的翻译与写作技能。课程内容包含各种外交、外事场合上口头和书面的讲话、文件及外事活动计划书的翻译与写作。学习材料主要涉及外事谈话、谈判、公报、公约、条约、备忘录、协议等。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活动为主,包括课堂演练、讨论、实习与实践等。

  

外事实务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为翻译专业硕士选修课,通过细读部分西方经典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方法,了解其核心概念和发展脉络;进而结合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文本展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本的阅读与批评。

授课目标:

通过教学与讨论,学生应了解西方20世纪主要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与理论框架,能运用相关文学理论或视角,对译文质量、译本接受、译文美学价值、文化传播等进行评估、研究和批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陈述与讨论等。

授课内容及进度

第一单元(2课时):课程介绍与描述;明确作业与考核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学生阅读背景。

第二单元(6课时):读者反应理论,学生阅读并了解读者反应理论的核心概念及主要观点,并运用该理论进行文学批评实践,教学重点:小组讨论并分析《边城》英译本的语言、文体特色及其翻译策略

第三单元(4课时):结构主义叙事学,学生阅读并了解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及主要观点,并运用该理论进行文学批评实践,教学重点:小组讨论并分析《阿Q正传》及鲁迅散文英译本的语言、文体特色及其翻译策略

第四单元(4课时):女性主义批评,学生阅读并了解其核心概念及主要观点,并运用该理论进行文学批评实践,教学重点:小组讨论并分析《倾城之恋》英译本的语言、文体特色及其翻译策略

第五单元(6课时):文学文体学,学生阅读并了解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及主要观点,并运用该理论进行文学批评实践,教学重点:小组讨论并分析中国现当代诗歌英译本的语言、文体特色及其翻译策略

第六单元(6课时):译介学理论,学生阅读并了解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及主要观点,并运用该理论进行文学批评实践,教学重点:小组讨论并分析《活着》英译本的语言、文体特色及其翻译策略

第七单元(6课时):文化研究理论,学生阅读并了解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及主要观点,并运用该理论进行文学批评实践,教学重点:小组讨论并分析《长恨歌》英译本的语言、文体特色及其翻译策略

第八单元(2课时):课程总结。

授课方式:

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活动为主,包括课堂讨论、专题汇报、对照阅读、译文评析等,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考试办法及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论文相结合的形式,各占总评成绩的60%4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小组项目及汇报,分别占平时成绩的10%60%30%

  

文学批评与阅读

本课程旨在帮助MTI专业(英)研究生熟悉英汉两种语言新闻写作的形式和特点、掌握各种常见体裁和题材的新闻的基本翻译方法、掌握新闻编译技能,并为其展开新闻编译实践打下基础。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等新闻题材,以及报道、社论、特写等新闻体裁。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新闻翻译基本知识和常用翻译方法、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并讨论评析译文,分组学习对比著名通讯社同一主题的双语新闻并作汇报。以此为基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新闻编译、完成双语报刊项目并撰写报告,对其译文进行评析。本课程还通过与新闻实体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真实的新闻编译任务,帮助学生真正了解新闻生产的过程,提高新闻编译能力。

  

新闻编译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主要国际机构的基本情况,包括职能、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国际机构对翻译工作者的要求,使翻译专业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今后所要服务的对象概况,拓宽其视野和知识面,保障今后翻译实践的顺利进行。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国际机构概况

编辑工作是现代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编辑学是研究编辑基础理论、编辑活动规律及编辑实践管理的一门科学。本课程将从实际案例出发去探讨和研究书籍、期刊、报纸和图录画册等出版物的编印以及在编辑过程中如何利用声音、图像等宣传手段,特别着重于选题、组稿、写作、审核、加工整理及美术设计等环节。授课方式为理论讲述+案例教学+出版社实习+名师讲座+导师制。

参考书目:

张天定、郭奇. 编辑出版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任定华、胡爱玲、郭西山. 编辑学导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编辑学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各领域的技术革新,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创业潮,推动者则是那些有学识、有技术、有激情的青年们。一批初创企业崭露头角,许多老牌企业也强调“二次创业”。创业精神成为时代精神的一部分。本课程关注文化领域创业,结合北语MTI的特点,选择国际化与本地化为主题,以授课和活动形式开展。课程目标是帮助同学未来无论进入初创企业还是老牌单位,甚至自己创业,都能用创业者的方式思考,以创新促进个人发展。授课方式为理论讲述+案例教学+出版社实习+名师讲座+导师制。

  

文化创业:国际化与本地化

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的内在规律、出版与社会的联系,探索出版发生、发展的历史以及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本课程将主要讲述出版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运作、联系,出版社内部的管理原则、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分配制度,出版过程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出版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出版物的宣传推广,以及出版者与作者、读者的关系,等等。

  

授课方式为理论讲述+案例教学+出版社实习+名师讲座+导师制。

参考书目:

张天定、郭奇. 编辑出版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外聘专家授课、企业联合培养

  

出版学

本课程基本涵盖了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将重点讲述出版发行基础理论、图书导论、市场营销、出版文化、书业法律、书业物流、图书外贸、音像及电子出版物、编辑、装帧设计、计算机应用、书业目录等诸多方面。

授课方式为理论讲述+案例教学+出版社实习+名师讲座+导师制。

  

参考书目:

李琛,吴秋琴编著. 图书市场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方卿、姚永春. 图书营销学教程,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外聘专家授课、企业联合培养

  

图书营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