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病理学
R语言与数据统计和数据可视化
量化数据是语言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描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计算机基础的发展,语言学和心理学领域需要分析的数据数量也成几何级数增长。学生亟需掌握一门能够有效分析和呈现大量数据的能力和方法。R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据统计和作图的软件。因为其开源、灵活和跨平台的一致性,R也正为越来越多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使用。 本课程将根据本人近五年对R的相关使用经验,系统性的介绍如何用R进行数据统计和作图。
儿童语言障碍专题
儿童语言障碍是指在发育早期就有正常语言获得方式的紊乱,表现为发音、语言理解,或语言表达能力发育的延迟和异常,这种异常影响学习、职业和社交功能。
心理学实验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可以概括为:为学生看懂心理学的实验报告以及将来自己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打下基础,并通过实验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学习,基本具有独立设计心理学实验并分析研究结果的能力。因此,课程内容侧重介绍经典实验的实验程序,即不仅介绍各心理过程研究的主要结果,而且还要让学生清楚这些结果是怎样从实验中抽取出来的。
音乐语言治疗专题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史;熟悉作业治疗的理论及常见的作业治疗模式;掌握各项具体作业治疗的基本概念、常见作业治疗的目的、原则和方法;理解各项具体作业治疗的注意事项。
语言治疗方法学
语言治疗学教学目的主要是学生掌握语言的发育阶段及其过程,失语症、构音障碍、吞咽障碍的评定方法和治疗技术,从而为患者的全面康复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临床实践技能。
临床语音学
主要讲授听力学和言语障碍中语音机理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听力学和语音学的相关理论,临床言语障碍的语音学特征,临床语音的采集与分析技术,以及有关听力与言语障碍的诊断、评估和康复治疗方法和技术。
国际功能分类(ICF)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简称ICF)作为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重要国际性参考分类标准之一,从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三个维度对人类的功能与环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定义和分类,并配有标准编码,构建了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和残疾模式,为制定残疾相关的公共政策、残疾和康复管理、临床康复、以及残疾相关的服务评估提供了国际性的标准和工具。经过15年的发展与应用,ICF在医疗、康复、教育、残疾统计、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是实施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重要工具,也是从事残疾人事业的研究人员、临床工作者以及残疾人工作者重要工具。
本门课程就是通过教学使语言病理学专业的同学能够掌握这种工具,具备该行业从业的必备技能。
幼儿音乐教育
本学科是一门有关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学科。内容丰富,知识全面。理论依据清晰,科学性强。针对特殊儿童的年龄特点、身体特点、心理特点、行为表现等方面来进行编写的一本具有很强实际教育效果和意义的音乐教材。
本课程所使用的文字主教材为Campbell, P. S., & Scott-Kassner, C. (2013). Music in childhood: From preschool through the elementary grades. Nelson Education。
Pica, R. (2012). Experiences in Movement and Music. Cengage Learning.
本书旨在追求音乐治疗师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同时提升,并找到两者的衔接点,从而使音乐治疗课程的教学与特殊幼儿实践教育紧密衔接。
语言与语言科学导论
本课程将为人类语言本质的基本问题提供一些解答,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以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领悟人类语言是一个极度复杂却仍有规可循的、迷人的心智系统,向学生展示语言学和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间的关系如何日趋密切以致最终逐渐发展成了一门内容浩瀚、涉及面广的交叉科学。在对语言和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探讨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研究兴趣,使其善于对语言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语言使用和研究能力,发展以概念分析为基本的逻辑思维习惯,培养提高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的理性思维,全面提高素质。
语言病理学
神经语言学
人类很早就已注意到大脑与语言的关系。古埃及人曾经记录过由于脑部损伤而丧失语言功能的病症,也即现代所说的失语症。然而,真正科学意义的研究则是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的。1861年,法国医生P.布罗卡(1824~1880)发现大脑皮层的一个专门区域 (在左半球额下回后部)与言语的生成有关,该区域的损伤会导致患者发音断断续续,或者虽然能说下去,但不能组成表示一定内容的话语。
自闭症谱系障碍及早期干预
儿童孤独症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特殊兴趣和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行为疾病,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PDD)的一种类型。过去的二十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孤独症的了解也在逐步深入。不难发现,对孤独症的认识,从名称、概念、诊断、发病率、分类以及干预都在经历重要的变化。目前一般将PDD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spectrumdisor-ders,ASD)。JCoplan等[1]提出的三维ASD观可以较好地诠释这个概念,即同为ASD,但是不同患者个体在各主要症状的轻重、整体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智力发育方面存在差异,同时病情可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ASD一般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以及不能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totherwisespecified,PDD-NOS),也有学者将Rett's综合征,瓦解性精神障碍以及其他一些有类似孤独症表现的其他综合征,例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结节性硬化等纳入到ASD的范畴中。事实上可以按照理解精神发育迟滞的方式来理解ASD,即ASD是由多种不同原因(异质性)引起的以社会交往障碍为核心表现的综合症(syndrome)。过去认为ASD是罕见病,目前该病的发病率为1/150。普遍认为,诊断标准的修改和医学界以及公众对该病认识的提高是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遗传或基因异常被认为是ASD的病因,其中7、15、16号染色体存在候选基因可能性较大,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部分孤独症患者16号染色体短臂存在再发性微缺失和重复[2],引起了学界高度关注。
认知神经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