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发布者:实习测试发布时间:2021-12-02浏览次数:1603

北京语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授权点硕士培养方案

<<点击查看课程详情及学分>>

一、专业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2000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2006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1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4年获得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2015年自设语言智能与技术(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在2018年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评为C+。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由信息科学学院负责建设,其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的中国第一个以“中文信息处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马希文、张普、宋柔等领域内专家,曾任研究所所长。目前,该学科围绕自然语言处理、语言教育技术、语音信息处理、数字媒体技术与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软件工程,特别是致力于语言智能与技术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3人。有较为完善的实验条件,有北京市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语言信息处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教育部与我校共建的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20165月我校获得北京市教委批准,成立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语言”命名的创新中心,北京市每年资助5000万元作为中心建设经费,该中心有力地支持了本学科的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了超过1000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3%,本科毕业生继续在国内外深造的比例超过40%。研究生就业率多年来保持100%。毕业生分布在高新技术企业、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各领域的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

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具有应用外语开展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本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品德优良、素质全面、身心健康。

2. 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特别是语言教育技术、智能语言信息处理、软件理论与数据挖掘等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

3. 文理融通,熟练地掌握外语,具有很好的外语听读说写能力,能熟练地用英语撰写科研论文及技术报告。

4. 掌握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支持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的信息技术研发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的能力。


三、培养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点的重点培养方向如下:

1. 语言教育技术:该方向依托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优势,研究开发面向高效语言习得的汉语教育技术,综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研究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汉语听、说、读、写技能提升的智能

教学技术和系统,解决互联网环境下第二语言学习和使用的相关问题。

2. 智能语言信息处理:主要包括语言智能和语音智能两个方面,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法,研究语言和语音本体和应用问题。主要研究针对汉语的自然语言和语音处理技术和方法,包括建立服务语言智能研究和应用的资源、知识库;研究面向汉语字、词、句、篇章处理等基础分析技术;研发面向语言智能应用产品,包括机器翻译、

信息检索和智能语言学习技术等。

3. 软件理论与数据挖掘:主要研究大数据(包括语言大数据掘理论及挖掘模型、一般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或特征选取等问题及其应用。主要通过粒计算的方法和技术来实现,该方法特别适合不确定和不完备信息的处理问题,是传统挖掘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是大数据知识发现的重要手段,也是基于传统的统计挖掘方法之外的挖掘技术。

该方向坚持应用驱动、原始创新、文理结合。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SCI收录的国际杂志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大多数论文发表在JCR分区为Q1Q2的权威杂志上,SCI它引超过400次,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计算机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向。

四、学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6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五、学位学分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是反映本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课程,是获取硕士学位必须通过的课程;非学位课包括必修环节、公共选修课。必修环节为保证硕士研究生具有必须的技能而设置,公共选修课则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最新发展而设置。

主要的必修环节及要求如下:

  

1. 实践活动(2学分)

研究生入学时应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职业愿景,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扩展职业发展道路,提高专业实践、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以助管、助教身份参与学校的管理与教学等,达到专业规定的要求,经培养单位考核合格后获得2学分。

2. 学术活动(2学分)

学校鼓励并支持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包括听学术讲座,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以助研身份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申请研究生创新基金科研项目等,达到各学科规定的要求,经培养单位考核合格后获得2学分。

3. 开题报告(2学分)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预计毕业时间前半年至一年内完成论文选题工作,提交论文撰写计划,做好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是基于某一学科研究领域,在理论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有一定创新价值和意义的课题。开题报告应在阅读大量专业文献的基础上,展开文献综述,并对学位论文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进行阐述。经开题专家委员会审议,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获得2学分,方可开始撰写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连续三次未通过者,中止培养,发给肄业证书。具体实施参照《北京语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应修学分:40学分,详见下表:

  

类型

学分

说明

公共必修课

7

外语、政治

专业必修课

13

专业核心课程

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

10

公共和专业选修课程

必修环节

10

实践活动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开

题报告2学分,学位论文4学分

合计

40

  


六、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研或承担专业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重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在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后,可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指导教师接到申请后,应尽快审查该研究生培养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及思想品德鉴定。由学生和导师共同填写《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答辩申请表》,递交培养单位。培养单位组织对提交答辩申请的论文进行资格审查后安排匿名预评阅。预评阅通过后,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为申请人聘请论文评阅人并组织论文答辩委员会。预评阅未通过者,取消答辩资格,按延期处理。

论文评阅和答辩按《北京语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发给结业证书,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半数以上通过,并作出决议,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再次答辩通过可颁发学位证书,并以结业证书换发毕业证书;如答辩委员会未作出同意修改论文的决议,任何个人无权同意修改论文并重新组织答辩。学位论文经匿名评审、评阅、答辩及院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之后,得4学分。

除此之外,学生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论文及科研成果应达到如下的标准:

1. 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具备较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特别是语言教育技术、智能信息处理、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等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应熟悉本学科某一特定领域或相关应用领域的现代文献,有能力获得从事该领域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并了解所从事领域的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

2. 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 学术素养与学术道德


崇尚科学精神,热爱科学,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浓♘的兴趣,能透过表层现象发现深层次蕴藏的科学规律。能承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具备逻辑思维基本能力。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实事求是,学风严谨,避免各种形式学术不端行为。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尊重知识产权,严禁以任何方式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2) 获取知识能力和学术鉴别能力

应了解本研究领域内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基本掌握取得该成果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能通过课程、实践、课题等方面的学习与训练,有效地获取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学术鉴别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和已有成果的甄别判断上。

(3) 科学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

能开展学术研究和系统开发,主要包括独立查阅国内外学术文献、独立思考,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实验和系统开发。具备学习、分析和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能力,以及具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包括较强的算法设计、系统开发能力。

(4) 交流与合作能力

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学术思想的表达主要体现在用中文和英语进行清晰、准确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学术成果的展示主要体现在能用中文和英文撰写学术论文,并在期刊、会议等平台发表学术成果,并能用英语作学术报告。具备较好的合作共事能力,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

3.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 论文选题要求

硕士生入学后即应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写出文献阅读报告,定期在小组讨论会上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三类,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或能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对学科前沿,特别是和语言学学科的交叉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语言研究、语言应用与语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应能保证达到硕士生培养目标。

(2) 论文研究时间的要求

开题报告完成一年以上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3) 论文的规范性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要保证学位论文的原创性,同时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严格按照《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应概念清晰、实验数据真实、推导正确、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分析严谨、文字顺畅、图表规范。不得编造数据及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引用他人研究成果要明确标注。

4. 成果的基本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与硕士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