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国际学生培养方案

发布者:实习测试发布时间:2025-09-29浏览次数:10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国际学生培养方案

2024


一、所属院系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学院。

二、学习年限

一般为四年。

三、培养对象

中文水平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HSK四级以上(含四级)的国际学生。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国际中文小学教育学科知识和完备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胜任国际中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复合型国际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国际视野和中文国际传播能力,系统掌握国际中文小学教育专业理论和知识,具有良好的中华文化及跨文化交际专业知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中文应用表达能力、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能熟练使用中文阅读专业资料并进行教育教学和专业领域的交流,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协作精神,以及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本专业下设艺术教育方向和小学教育管理方向。

艺术教育方向秉承国际中文小学教育专业的国际视野,以国际化、高水平、专业性中文基础教育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中文、艺术、教育学等基础知识和全面的国际基础教育专业素养,能够在基础教育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从事中文教育及管理、艺术教育及管理、教育与艺术交流和学科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小学教育管理方向秉承国际中文小学教育专业的国际视野,以国际化、高水平、专业性中文基础教育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中文、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等基础知识和全面的国际基础教育专业素养,能够在小学、基础教育机构、特殊教育机构及相关行业机构从事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开发的复合型人才。

五、培养规格

1.熟练掌握中文基础理论知识,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具备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能熟练运用中文获得专业信息并进行书面表达与口头教学工作。

2.熟练掌握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通晓儿童教育、小学生心理等相关知识,能够将中文教学的专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计算机、互联网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方法熟练应用于小学中文教学,具备在国内外从事小学中文教学的能力。

3.通晓中外文化交流和国际中文传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小学中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4.具备较好的通识素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掌握较广博的人文知识,拥有国际视野,对于政治、文化、艺术和自然科学及国际事务、国际组织、国际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5.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够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方面的团队合作。

6.具有自主发展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反思与创新意识和持续提高教学水平的意识和能力。

7.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持续发展的潜力和较强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

六、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总学分140学分。

通识课16学分,学科基础课24学分,专业课70学分(含必修和选修),实习实践22学分,毕业环节8学分。

七、专业主要课程

经典导学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lassics

经典研读 Study on Chinese Classics

毕业论文写作课Introduction to Graduation Thesis Writing

毕业论文写作实践Graduation Thesis Writing Practice

儿童教育哲学Philosophy of Children's Education

儿童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of Children

小学生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语音及语音教学Phonics and Phonetic Teaching

汉字及汉字教学Chinese Characters and Teaching

词汇及词汇教学LexicologyandLexicology Teaching

语法及语法教学Grammar and Grammar Teaching

小学中文教学实践Chinese Teaching Practice in Primary School

言语交际概论Introduction to Verbal Communication

文化专题讨论Cultural Thematic Discussion

八、主要实践环节及时间安排

实习:8周,4学分,在四年级上学期。

毕业论文:30周,8学分,在四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

九、毕业要求

凡具有正式学籍,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获得毕业要求的课程学分,遵守学校纪律,德智体美各方面表现合格的学生,经所在学院教学委员会及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鉴定后,准予毕业。

十、授予证书及学位

达到毕业要求,将授予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证书,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证书。辅修其它专业达到毕业及学位授予要求,可获得相应专业辅修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详见《北京语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学校相关文件。


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依据学科特点可分为8模块:语言技能模块、语言知识模块、教育理论模块、语言教学模块、文学文化模块、语言与技术模块、实践体验模块、本硕博共享课程模块。


图一 课程模块一览

1.语言技能模块包括大学中文、经典导学、经典研读、中文听力、中文阅读、中文口语、中文写作、口语习惯语、英汉翻译基础、英汉口译技巧、英汉同声传译等课程。

2.语言知识模块包括汉语语音、汉字、汉语词汇、汉语语法、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言语交际概论等课程。

3.教育理论模块包括儿童教育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第二语言教学概论、中文教学法概论、教师素养与发展、儿童二语习得等课程。

4.语言教学模块包括汉语语音教学、汉字教学、汉语词汇教学、汉语语法教学、小学中文教学实践、游戏教学及设计、评价与测试、小学中文教学案例分析等课程。

5.文学文化模块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哲学、中国古代文明探研、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文地理、中国民俗、中国成语文化、中国文化讲座(英文)、中外文化交流、新媒体实践、传播学概论、新闻语言概论、新闻视听说、新闻阅读、文化专题讨论等课程。

6.语言与技术模块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数据科学基础、语言工程实践、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实践、中文交际虚拟仿真体验、信息技术检索与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7.实践体验模块包括中国文化体验、绘画赏析与实践、汉字与书法、古诗今唱、中国功夫、古筝、中国画、项目式语言实践、社会调研、体验中国等课程。

8.本硕博共享课程模块包括理解当代中国、中国国情、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跨文化交际、汉外语言对比与国别化研究、中文国际传播研究、中文教材研究、中文中介语语料库研究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