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中文名称:专门史
英文名称:ParticularSubjects ofChineseHistory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完备专业知识与理论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型历史学及人文艺术类教学和研究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全面扎实的中国史某些专门领域的知识与理论功底,掌握史学研究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国内国际的学术视野,能胜任历史学及人文艺术类教学与研究,兼及有关涉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
1.具有对于中外古今历史学著作阅读与解析的能力。
2. 具有较为系统完备的中国史某些专门领域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具有较广阔的学科视野和多元文化交流融通的专业意识。
3. 熟练掌握及运用一门第一外语,在学期间应开始第二门外语的学习与进修;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科技手段,进行教学与研究。
4. 具备在本专业领域内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兼具从事历史文化、人文艺术、涉外交流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三、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
(1) 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中国通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书法篆刻史、世界文明史、中外思想比较概论等。
(2) 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献、外语文献的阅读能力,独立的专业研究能力、专深而开阔的学术视野等。
四、招生对象与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力者。有志于从事中国史学习与研究的各类人员。
(二)入学考试
采用全国统考和各招生单位考试相结合、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办法,着重考核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2学年,学位论文写作时间1学年。
六、研究方向
1.中外文化交流史
2. 中国思想学术的现代转型
3. 中国文化史(书法篆刻史方向)
七、学分要求与分布
(一)学分要求
1. 专门史硕士专业实行学分制,须修满课程学分33学分方能进行学位论文开题。
2. 中国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33学分、非课程
学分7学分;外国研究生或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中课程学分
33学分、非课程学分3 学分,方能获得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除此之外,针对本科阶段非史学专业的学生,特别开放了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作为补修课,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方向指定学生必须完成的补修课,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研究基础。
(二)学分分布
1. 课程学分(共33学分)
(1) 公共课:8学分
(2)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不少于16学分。
(3) 相关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4) 补修课:补修课不计入学分,具体选课门数和要求由指导教师确定。
(5) 导师指导课:成绩通过者,每学期可获1学分,导师指导课总学分
不超过3学分。
2. 非课程学分(共7学分)
(1) 社会实践(2学分):须提供相关证明。社会实践要求不少于30个工作日。
(2) 学术活动(2学分):包括校内外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及学术交流会等,参加校外活动须提供有关证明,活动次数不少于5次。
(3)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学分)
(4) 硕士学位论文(2学分)
八、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相关选修课三种类型。其中公共课以外语为主,主要培养学生外语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主要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系统学习专门史基础知识,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思想学术的现代转型、中国文化史(书法篆刻史方向)三个方向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本专业的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如下:
(一)公共课(8学分)
马列经典著作导读1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
第一外语4学分
第二外语2学分
(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不少于16学分)1.专业基础课
《四库全书》总目讲读(上、下)4学分
古典文献专题研究2学分
儒家经典研究2学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专题2学分
世界历史与文化2学分
2.专业方向课
A. 中外文化交流史 |
|
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 2学分 |
日本近代思想史研究 | 2学分 |
近代日本中国学专题 | 2学分 |
中日文学文化关系研究 | 2学分 |
日本《孟子》接受史 | 2学分 |
B.中国思想学术的现代转型 |
|
胡适思想研究 | 2学分 |
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关系研究 | 2学分 |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专题研究 | 2学分 |
简帛文献研究 | 4学分 |
史传文学研究 | 2学分 |
C. 中国文化史(书法篆刻史方向) |
|
中国书法史 | 2学分 |
中国书法创作与研究 | 2学分 |
《说文解字》研读 | 2学分 |
春秋金文选读 | 2学分 |
(三)相关选修课(不少于6 个学分)
《国语》研究2学分
《孟子》研究2学分
《荀子》研究2学分
《史记》研究2学分
《左传》研究2学分
战国诸子概论2学分
(四)补修课(补修课只作为学术要求,不计入学分)
世界文明史0学分
中国思想的源与流0学分
中外文化交流史0学分
跨文化交际0学分
九、培养模式
以专门史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术性与应用性并重,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历史学、人文艺术类教学和研究人才。
1. 采取导师负责制,硕士生导师一般应由教授、副教授担任。
2. 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本专业基础原始文献、掌握专业领域的研究动向与重要著述,进行专书研读、调研与论文写作训练。
3. 毕业论文开题前,不少于完成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交指导老师,作为导师指导学分。
十、专业考核与学位授予
1.专业考核:在学期间修满毕业所需的学分,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记分。
2. 学位论文:师生互动讨论,确定学术毕业论文选题,学生独立研究与写作,组织开题报告、论文答辩等形式,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
3. 学位授予:凡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专门史硕士学位。